“双一流”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反差现象及评价的逻辑转向

被引:18
作者
李立国 [1 ]
张海生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2] 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学科评价; 科技创新; 学术导向; 社会需求导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首轮“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学科与社会需求尤其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发展之间明显呈现不相称的问题。造成这种反差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学科评价逻辑与科技创新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张力空间,即传统学科评估更加强调学科自身发展逻辑与诉求,遵循的是学术逻辑;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导向和需求导向,遵循的是社会需求逻辑。然而,学术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并不会一直保持同向而行,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学科评估应该将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将更多的基础学科和战略新兴学科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因此,对于“双一流”学科评价改革而言,应以增量改革撬动存量优化,在保持存量部分的传统优势和国际竞争地位的同时,通过增量部分的政策倾斜,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扶持力度。具体来说,一是重构学科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类型和研究形态确定分类评价标准,实现学科导向、需求导向与应用导向的统一;二是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学者、同行评议的学科导向评价,拓展学科评价主体,实现学术、政府、社会等主体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三是根据不同研究类型特点,探索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模式与中国抉择 [J].
张海生 .
编辑学报, 2021, 33 (05) :487-491
[2]   正确认识“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与动态调整的关系 [J].
张应强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3) :32-37
[3]   跨学科知识生产的类型与经验——以21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 [J].
李立国 ;
赵阔 .
大学教育科学, 2021, (05) :14-23
[4]   学科评价:从学术导向走向服务需求导向——从知识与经济双重转型看学科评价改革 [J].
彭颖晖 ;
刘小强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1, (04) :117-124
[5]   高等教育项目治理与学术治理的张力空间——兼论教育评价改革如何促进项目制改革 [J].
李立国 ;
张海生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7 (05) :135-145
[6]   大学评价值得关注的视角转换 [J].
史静寰 ;
刘璐璐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23 (04) :1-9
[8]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70周年:回顾与前瞻——潘懋元先生专访 [J].
潘懋元 ;
蔡宗模 ;
朱乐平 ;
张海生 .
重庆高教研究, 2019, 7 (01) :5-9+2
[9]   “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J].
李立国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18, (09) :14-19
[10]  
深化改革,立好教育评价指挥棒[N]. 田妍. 人民日报. 2020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