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无罪判决样本的刑事出罪机制研究

被引:76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实质出罪; “但书”规定; 法定出罪事由; 超法规事由;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20.08.010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坚持"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是贯彻实质法治国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要义。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出罪机制的运行呈现出过度透支"但书"规定,使之凌驾于法定出罪事由之上,形成庞杂的"但书"出罪系统,过度强调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权衡,使得刑法近乎沦为"损害填补法"。在刑事犯罪圈扩张化与刑事处罚前置化的大背景下,应以实质出罪事由体系的建构为基本着力点,理清我国《刑法》"但书"规定与法定出罪事由之间的基本关系,增补法定出罪事由的类型,坚守存疑有利于行为人的法治底线,真正做到"合法入罪、合理出罪"。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责任论的基本问题 [J].
张明楷 .
比较法研究, 2018, (03) :1-19
[2]   入出罪走向出罪:刑法犯罪概念的功能转换 [J].
刘艳红 .
政法论坛, 2017, 35 (05) :66-78
[4]   “但书”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 [J].
储陈城 .
当代法学, 2017, 31 (01) :100-113
[5]   正当防卫论 [J].
山口厚 ;
王昭武 .
法学, 2015, (11) :80-87
[6]   裁判结果对公众诉求的合理引入——基于社会危害性的三维视角 [J].
李永升 ;
胡胜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2) :25-31
[7]   “以刑定罪”的实践样态及其分析——以Y市法院的实证考察为基础 [J].
周建达 .
环球法律评论, 2015, 37 (01) :20-40
[8]   重申罪刑法定的基本理念 [J].
闻志强 .
法商研究, 2015, 32 (01) :111-120
[9]   论“利益”的解析与“衡量”的展开 [J].
蔡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 21 (01) :141-153
[10]   但书规定的法理考察 [J].
陈兴良 .
法学家, 2014, (04) :49-6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