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结果对公众诉求的合理引入——基于社会危害性的三维视角

被引:4
作者
李永升 [1 ]
胡胜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民众诉求; 法感情; 安全感; 社会危害性;
D O I
10.16112/j.cnki.53-1160/c.2015.02.005
中图分类号
D916.2 [法院];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在舆论不断关注司法、司法公信力倍受挑战的当下,裁判是否应该回应民众诉求,如何回应民众诉求,是法院面临的难题。其实,只要对社会危害性内容稍作扩展便能解决此问题。通过犯罪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侵害,可以明晰地构建社会危害性的三维视角。犯罪的危害性除了构成要件层面的法益侵害之外,在国家层面上是对国家法秩序的违反;在社会层面上是给被害人的家属带来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损害,以及对公众法感情、安全感的破坏;若此,公众诉求正是反应社会危害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层面,司法机关的裁判结果应该对此予以考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D].孙建保.华东政法大学.2013, 01
[2]   苏俄刑法学关于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争 [J].
薛双喜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3) :107-116
[3]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 [J].
方流芳 .
比较法研究, 1996, (02) :116-144
[4]  
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M].高一飞;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5]  
论犯罪与刑罚.[M].(意) 贝卡里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黎宏;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法益初论.[M].张明楷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  
犯罪通论.[M].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9]  
刑法原理入门.[M].李海东著;.法律出版社.1998,
[10]  
刑法学.[M].张明楷 著.法律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