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算法主体化

被引:17
作者
邹开亮
刘祖兵
机构
[1]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ChatGPT; 智能算法; 主体资格; 责任能力; 增进式; 伦理审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13 [民法];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5 ; 01 ; 0101 ;
摘要
数字文明社会孕育着智能算法主体化的现实需要,ChatGPT的问世尤其强化了这种需要。主流观点对智能算法主体化或限制或否定,其目的在于维护基于康德人类中心主义哲学建立的现代法律制度,但已难以满足当下社会关系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现实要求。现有法律制度剥夺智能算法的责任能力和歧视智能算法,对此,应当建立智能算法责任能力保障制度。因为深度学习能力使智能算法具有认知能力和朦胧的独立意识,而法律须具备前瞻性,应当将智能算法视为法学领域之延伸和规则外化,构建“增进式”的智能算法法律人格授予机制,实施常规动态管理。主体资格之实质审查当以伦理审查为重点,以“五大原则”为纲领,构建系统化的伦理审查机制,实现道德施治常态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人工智能与人的主体性反思 [J].
卢卫红 ;
杨新福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5 (02) :85-92
[12]   自动驾驶汽车对生命紧急避险的刑事责任 [J].
魏超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2, 25 (04) :70-82
[13]   算法治理的正义尺度 [J].
马长山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2, (10) :68-76
[14]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核心原则的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J].
周庆山 ;
郑霞 ;
黄国彬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4 (05) :9-20
[15]   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适格性的反思与否定证成 [J].
祝高峰 ;
尹智扬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4 (03) :57-67
[16]   智能机器人民事主体地位辨析——机器人与自然人人格构成要素之对比分析 [J].
安晖 ;
袁蓥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9 (02) :106-112
[17]   算法伦理审查的逻辑认知及实践路径 [J].
张旺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1 (01) :118-124
[18]   论人工智能算法的知识产权保护 [J].
王德夫 .
知识产权, 2021, (11) :50-70
[19]   要素驱动的数据确权之法理证成 [J].
陈肇新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 36 (04) :131-145
[20]   重思“主客二分”——基于主客体关系 [J].
胡敏中 .
学术研究, 2021, (01)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