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适格性的反思与否定证成

被引:4
作者
祝高峰
尹智扬
机构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适格性; 判断标准; 否定证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导致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2017年,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明晰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厘定是解决人工智能其他相关法律问题的“钥匙”。人工智能法律主体适格性的厘清与人工智能的生成内容界定、侵权责任认定、责任能力承担以及惩罚标准的适用等方面都紧密相关。现有对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研究主要是以主客体二分法为讨论的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人工智能法律主体适格性的研究应当回溯至法学理论的本源,从民事主体自身的适格性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方能知其所以然。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Legal personality of robots, corporations, idols and chimpanzees: a quest for legitimacy [J].
Solaiman S.M.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2017, 25 (02) :155-179
[2]  
德国民法总论.[M].(德) 布洛克斯; (德) 瓦尔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民法讲义.[M].(日) 山本敬三;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现代民法基本问题.[M].(日) 星野英一; 著.上海三联书店.2012,
[5]  
民法总论.[M].梁慧星; 著.法律出版社.2011,
[6]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 注译.法律出版社.2010,
[7]  
民法哲学论稿.[M].李锡鹤;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  
私法研究.[M].吴汉东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9]  
中国民法.[M].佟柔主编;.法律出版社.1990,
[10]   人工智能从属法律主体论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甄别 [J].
张善根 .
求索, 2021, (06) :16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