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诉前行为保全申请的实践难题:成因与出路

被引:31
作者
任重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诉前行为保全; 诉权; 程序事项; 证明标准; 疏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确立了诉前行为保全制度,但是实践中申请保全却存在一定困难,这是困扰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一个顽疾,亦导致我国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之间产生一定割裂。除了与"起诉难"具有共通的制度背景,"申请难"还存在独特的制度成因,其理论根源可以被归结为对诉权范围的限缩、对程序事项的轻视和对证明标准的误读。通过拓展诉权范畴,建立多维度的诉权体系,可以在理论上克服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盲区。通过对《民事诉讼法》第101条、《民诉法解释》第108条和第109条进行体系解释,可以建立证明标准的三层结构,以"说明理由"和"可能"为标志,将诉前行为保全及部分程序事项的证明标准界定为疏明。事实上,只有将解决"申请难"作为立案登记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增加诉讼供给和完善司法救助的背景下,通过坚持优势盖然性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诉前行为保全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1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诉讼体制或模式转型的现实与前景分析 [J].
张卫平 .
当代法学, 2016, 30 (03) :3-5
[2]   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法上的新进展 [J].
许可 .
当代法学, 2016, 30 (03) :6-15
[4]   论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及其运用 [J].
刘哲玮 .
当代法学, 2016, 30 (03) :16-26
[5]   论中国民事诉讼的理论共识 [J].
任重 .
当代法学, 2016, 30 (03) :38-51
[6]   民事迟延裁判治理转型 [J].
任重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 24 (03) :145-155+176
[7]   提高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反思 [J].
霍海红 .
中国法学, 2016, (02) :258-279
[8]   “具体”的诉讼请求 [J].
王学棉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 24 (02) :141-150+176
[9]   审判风险与法院调解 [J].
曹云吉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5, 23 (05) :118-132+175
[10]   对民事判决书结构与说理的重塑 [J].
曹志勋 .
中国法学, 2015, (04) :22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