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法上的新进展

被引:44
作者
许可
机构
[1] 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请求拘束原则; 主张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大陆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即以约束性辩论原则、约束性处分原则以及职权进行主义为基础,辅之以合理的释明权制度。近年来关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改革目标在理论上存在一些误识,主要体现为混淆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适用范围、夸大了当事人主义与协动主义的差异等。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条文表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核心指标——请求拘束原则和主张责任已经基本在我国法上得以确立。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民事诉讼协动主义的风险及批判——兼论当代德国民事诉讼基本走向 [J].
任重 .
当代法学, 2014, 28 (04) :111-119
[2]   民事诉讼模式论:争鸣与选择 [J].
韩波 .
当代法学, 2009, 23 (05) :133-148
[3]   论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 [J].
张卫平 .
法学论坛, 2004, (05) :11-20
[4]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 [J].
张卫平 .
现代法学, 2001, (06) :89-95
[5]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 [J].
张卫平 .
现代法学, 1996, (06) :4-30
[6]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1996, (06) :46-56
[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沈德咏, 201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黄松有, 2007
[9]  
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卫平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