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庭审实质化与审判方式改革

被引:72
作者
熊秋红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审判方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庭审实质化是刑事审判活动的应然要求,但庭审虚化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审判方式从审问式转为控辩式,为摆脱庭审虚化现象、推进庭审实质化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完善举证、质证和认证规则,充实法庭调查和辩论程序。与此同时,还需推动刑事审判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从"伞形结构"向"三角形结构"转变。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兼具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色彩,但它并非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受到文化传统、司法体制、刑事政策、资源状况等多重因素限制,体现出明显的混合性、过渡性和变动性。综合考虑制度路径、立法技术、法治环境等方面因素,我国宜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和维持卷宗移送主义,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细化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情形和加强案卷移送制度自身的正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庭审实质化的路径和方法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15, 37 (05) :139-156
[2]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J].
魏晓娜 .
法学研究, 2015, 37 (04) :86-104
[3]   为职权主义辩护 [J].
施鹏鹏 .
中国法学, 2014, (02) :275-302
[6]   刑事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 [J].
何家弘 .
法学家, 2011, (06) :124-136+177
[7]   对传闻证据规则的反思——基于对规则本身与引进论者的考察 [J].
刘广三 ;
庄乾龙 .
证据科学, 2009, (06) :680-688
[8]   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 [J].
左卫民 .
法学研究, 2009, 31 (02) :107-120
[9]   论书面证言及其运用 [J].
龙宗智 .
中国法学, 2008, (04) :128-144
[10]   我国刑事公诉制度的定位与改革——以公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为切入点 [J].
吴宏耀 .
法商研究, 2004, (05) :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