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

被引:33
作者
左卫民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诉讼模式; 实然; 应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这一判断在实证与比较法的分析进路中可以得到确证。由于当下中国刑事诉讼既有传统因素,又受到现实情况、国际因素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它的现实模型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与矛盾性特点,但在整体上是过渡式、转型式的,同时也是一种国家本位主义的诉讼形态。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构建要考虑实际存在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遵循本土主义、现实主义、演进与建构主义、创造主义等原则,力争形成一种"本土主义的现代型"刑事诉讼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2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 [J].
左卫民 .
法学研究, 2007, (06) :94-114
[2]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论纲 [J].
樊崇义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 (05) :109-120
[3]   认真对待侦查讯问——基于实证的考察 [J].
刘方权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 (05) :96-104
[4]   谈谈修改刑事诉讼法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J].
柯良栋 .
法学家, 2007, (04) :1-5
[6]   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诉讼结构之调整 [J].
樊崇义 ;
张中 .
环球法律评论, 2006, (05) :519-523
[7]   非法审讯:一个实证角度的研究——以S省为主要样板的分析 [J].
马静华 ;
彭美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4) :22-29+42
[8]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程序:实证研究与理论阐析 [J].
左卫民 .
中外法学, 2005, (06) :641-663
[9]   刑事证人出庭率: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阐述 [J].
左卫民 ;
马静华 .
中国法学, 2005, (06) :164-176
[10]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J].
左卫民 ;
万毅 .
中国法学, 2003, (04) :1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