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闻证据规则的反思——基于对规则本身与引进论者的考察

被引:4
作者
刘广三 [1 ]
庄乾龙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 山东工商学院
关键词
传闻证据规则; 相关性规则; 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传闻证据规则的产生背景、生存环境、理论基础和发展进程都与英美国家司法环境有着特定的联系,我国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引进论者在论证论据与对国情的认知、未来诉讼制度的预想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错位。在笔者看来,修改完善相关性规则不但能起到引进传闻证据规则预想的作用,同时还能避免传闻证据规则本身存在的缺陷与引进该规则后没有土壤适合其生存的局面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680 / 6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移植的环境与制度障碍——兼评直接言词原则的立法贯彻 [J].
孙维萍 ;
陈杰 ;
郝金 .
政治与法律, 2008, (07) :131-137
[2]   论传闻法则的局限性 [J].
钟朝阳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8, (02) :128-133
[3]   关于排除传闻证据的理由、范围和意义的思考 [J].
余茂玉 ;
曾新华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64-69
[4]  
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的目标模式[J]. 白冬.刑事法评论. 2006(02)
[5]   变革与借鉴:传闻证据规则引论 [J].
沈德咏 ;
江显和 .
中国法学, 2005, (05) :153-160
[6]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在借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6,69条为背景的研究 [J].
纪格非 .
中国司法, 2005, (04) :20-22
[8]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 [J].
吴丹红 ;
黄士元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 (01) :51-62
[9]   反传闻规则值得借鉴 [J].
贺伟军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1) :74-75
[10]  
证据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美)罗纳德·J.艾伦(RonaldJ.Allen),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