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权主义辩护

被引:64
作者
施鹏鹏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关键词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法律传统;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4.02.014
中图分类号
D915 [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职权主义"最早起源于欧陆,最初的含义系查清案件事实的方法,后演变为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的诉讼形态。"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对立并非历史的产物,而系诉讼法学者的理论创设。"职权主义"的核心内涵也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当代的"职权主义"可界定为"诉讼以社会利益优先为导向、国家权力为主导、实质真实为目标,审前程序凸显侦检机关的优势侦查权,审判程序凸显法官主导控制权的正当程序模型"。时下学界对"职权主义"存在较大的批评,这主要源于对传统职权主义诉讼的误解以及对当事人主义的理想化。中国因国家权力主导的制度背景、追求客观真实的司法传统以及原有职权主义诉讼的基本构架,既应避免进入"当事人主义"或"对抗制"的陷阱,也不应设立理念混乱、制度杂糅的"混合式诉讼",而应坚持走职权主义的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302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镣铐下的艰难起舞——评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 [J].
施鹏鹏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1) :47-56
[3]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自由及其限制 [J].
施鹏鹏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6) :39-46+126
[4]   职权主义:一种谱系性的“知识考古” [J].
左卫民 .
比较法研究, 2009, (02) :70-88
[5]   法国庭前认罪答辩程序评析 [J].
施鹏鹏 .
现代法学, 2008, (05) :174-186
[6]   贝卡利亚刑事诉讼思想论略 [J].
施鹏鹏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40-45+153
[7]   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J].
孙长永 .
法学研究, 2005, (01) :111-125
[8]   论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交叉询问制度 [J].
龙宗智 .
中国法学, 2000, (04) :82-93
[9]   程序安定论──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J].
陈桂明 ;
李仕春 .
政法论坛, 1999, (05) :78-90
[10]   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研究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1999, (03) :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