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

被引:50
作者
刘沛林
邓运员
机构
[1]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数字化; 历史文化村镇; 3D技术; 虚拟现实; 数字遗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TP399-C1 [];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81203 ; 0835 ;
摘要
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而且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更快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村镇数量多,类型丰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就是要综合利用测绘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物理和化学等技术手段获取文化遗产的现状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记录、监测、修复、重建和再创,实现数字存档和再利用,最终实现其空间形态和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数字技术在古村落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王崇宇.河北农业大学.2015, 02
[2]   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索 [J].
吴振东 ;
过伟敏 ;
艾小群 .
贵州民族研究, 2016, 37 (04) :84-87
[3]   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云计算技术应用 [J].
黄健铭 ;
苗禾 .
中国文化遗产, 2016, (02) :39-43
[4]   基于四目系统的真实场景三维建模 [J].
屠礼芬 ;
彭祺 ;
仲思东 .
应用光学, 2016, 37 (01) :12-16
[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J].
宋俊华 ;
王明月 .
文化遗产, 2015, (06) :1-9+157
[6]   大数据时代文化遗产数据挖掘的认识 [J].
鲍泓 ;
刘宏哲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9 (03) :1-4
[7]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J].
黄永林 .
文化遗产, 2015, (01) :1-10+157
[8]   壮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路径新探 [J].
梁嘉 ;
赵颜 ;
王庆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 (01) :105-109
[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J].
黄永林 ;
谈国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1 (02) :49-55
[10]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与美学悖论 [J].
欧阳友权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3)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