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被引:166
作者
宋俊华 [1 ]
王明月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参与式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社会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越发重视,数字化保护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通过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数字化保护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面临着忽视地方性、难以展现非遗活态性、重形式轻意义等文化问题。应倡导一种"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赋予传承人和拥有者参与数字化保护的权利,让他们参与进来,数字化保护才有可能够完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并逐渐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157 +1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J].
宋俊华 .
文化遗产, 2015, (02) :1-8+157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利弊与策略 [J].
杨红 .
文化遗产, 2015, (02) :9-13
[3]   基于网络体感游戏空间技术的京剧传播研究 [J].
谢欣 ;
梁国伟 .
文化遗产, 2015, (02) :14-21
[4]   基于Web3D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J].
朱海澎 .
艺术科技, 2014, 27 (09) :49-51
[5]   基于WebGIS的甘肃少数民族音乐数字化展示平台的开发 [J].
魏莹 .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0 (18) :4170-4171+4187
[6]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的亚洲经验与范式建构 [J].
潘鲁生 .
民俗研究, 2014, (02) :55-60
[7]   数字化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的多维度思辨 [J].
赖守亮 .
设计艺术研究, 2014, 4 (01) :35-39
[8]   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J].
谈国新 ;
孙传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6) :179-184
[9]   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 [J].
李国杰 ;
程学旗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6) :647-657
[1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J].
黄永林 ;
谈国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1 (02) :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