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研”形态研究:内涵、特征与趋势

被引:69
作者
胡小勇
徐欢云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教研; 社群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形态;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0.02.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4 ; 0401 ;
摘要
"互联网+"推动教研发展,引发教研形态转型。文章在梳理网络技术支持教研形态演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教研"是信息化教研发展的高端形态,其内涵表现为:以多维空间的开放互通,优化教研生态环境;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教研活动场域;以教师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教研形式创新;以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成长为核心,推动教师质量和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同时,从教研主体、环境、内容、过程及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教研"的关键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以下研究发展趋势:以研究范式转型来构建"互联网+教研"理论体系;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研应用的创新融合;开展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教研"服务的综合效能评估。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31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1]   继承与超越:从“网络教研”到“‘互联网+’教研” [J].
郑世忠 ;
张德利 .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 (10) :22-25
[22]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J].
冯晓英 .
开放学习研究, 2016, (04) :54-55
[23]   基于实践场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J].
郭炯 ;
夏丽佳 ;
张桐瑜 ;
丁玉海 ;
张伟春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04) :106-112
[24]   学习分析视域下教师在线学习社区实时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以《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 [J].
赵艳 ;
赵蔚 ;
姜强 ;
刘东亮 .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 (01) :37-43
[25]   远程教育学术期刊论文研究范式的元分析 [J].
冯晓英 ;
李秋菊 ;
陈悦 ;
刘月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2) :49-58
[26]   教师工作坊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J].
张思 ;
刘清堂 ;
朱姣姣 ;
熊久明 .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5, (05) :49-55
[27]   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 [J].
张静 ;
刘赣洪 .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 (03) :95-102
[29]   唤醒基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内在力量——以中西部基层教师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为例 [J].
徐光涛 ;
吴永强 ;
任友群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8) :8-13
[30]   基于HTML5的微格教学视频标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黄予 ;
莫永华 ;
何良泉 ;
伍艳兰 .
电化教育研究, 2014, 35 (04)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