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

被引:54
作者
张静
刘赣洪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教师知识; 发展机制; 培养路径;
D O I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15.03.015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4 ; 0401 ;
摘要
深入分析TPACK发展机制是优化教师TPACK培养途径的前提,因此,从个体认知、社会建构以及"涌现观"三个维度剖析了TPACK发展机制:个体认知维度下TPACK发展注重经验积累与概念转化;社会建构维度则认为其实质是教师在社会中介支持下群体性知识的协商与建构;"涌现观"则强调教师技术学习的认知性、社会性和身份认同的"三位一体"发展。教师TPACK的多元化培养路径框架由此提出:在专业学习中,通过案例教学、脚手架支持和任务设计,创设真实境脉以支持TPACK个体认知;在同伴互助中,通过协作课例研究与网络协同研修,形成实践共同体以促进TPACK的社会建构;在自主发展中,通过教育叙事、自我评价和行动研究,实现深度反思以激发TPACK元认知。其旨在将教师的专业学习、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统整起来,为教师TPACK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研究综述 [J].
郭绍青 ;
金彦红 ;
赵霞霞 .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04) :10-15
[2]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研究者身份缺失现象分析 [J].
牛丽丽 ;
杨玉强 ;
刘超 .
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 (01) :47-49
[3]   数字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研究与项目综述(上) [J].
Tony Fisher ;
Chris Higgins ;
Avril Loveless ;
焦建利 .
远程教育杂志, 2008, (04) :4-11
[4]   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 [J].
陈琦 ;
张建伟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3) :90-96
[5]  
为高级思维能力而教[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江梅, 2014
[6]  
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英) 瑞恩博德 (Rainbird, 2011
[7]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 索耶, 2010
[8]  
质变与重构[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吴向东著, 2005
[9]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日) 左藤学, 2004
[10]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美]莱斯利·P.斯特弗(LeslieP.Steffe),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