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

被引:50
作者
冯友梅
李艺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发生认识论; 知识观; 认知心理学;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2.008
中图分类号
G40-09 [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既往针对布鲁姆(类)教育目标分类工作的批判,大多集中在教育学或心理学角度,且对两者不予区分,视野稍显狭窄,不能洞察全局,亦不能把握要害。本文尝试从分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及认识论四个方面,层层推进展开综合批判:分类学立场上,没有给出"类"的生成机制,故不能真正称为"学",仅可称为分类框架;教育学立场上,将本来应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人切割成多个独立部分(领域),理论上陷入只分析无综合的误区,也给教学实践以误导;心理学角度,止于对业已达成的外在行为状态的表面描绘,未能触及学习者认识及发展的内在本质;认识论角度,作为布鲁姆(类)分类学的直接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十分混乱,且无到哲学层面寻找认识之本质的自觉意识,无对处于认识论最高水平的发生认识论之知识观的继承,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支持素养教育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设计——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内核的演绎 [J].
李艺 ;
冯友梅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12) :5-12
[2]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从横向分类到水平分层的转向 [J].
钟柏昌 ;
李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 (01) :55-63+161
[3]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J].
余文森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 (01) :11-13
[4]   国际教育目标分类研究进展要览及其创新价值 [J].
盛群力 ;
毛伟 ;
贺巍 .
数字教育, 2015, 1 (06) :1-7
[5]   谈“核心素养” [J].
李艺 ;
钟柏昌 .
教育研究, 2015, 36 (09) :17-23+63
[6]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 [J].
吴红耘 ;
皮连生 .
课程教材.教法, 2009, (02) :92-96
[7]   论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 [J].
郑震 .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08) :46-52
[8]   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J].
周晓亮 .
哲学研究, 2003, (10) :48-53+97
[9]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康德哲学框架 [J].
熊哲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03) :53-63
[10]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 [J].
王汉松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3)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