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支持素养教育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设计——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内核的演绎
被引:50
作者
:
李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友梅
机构
: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来源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8年
/ 39卷
/ 12期
关键词
:
发生认识论;
素养教育;
全人发展;
教育目标;
学科思维;
D O I
:
10.13811/j.cnki.eer.2018.12.001
中图分类号
:
G40-011 [教育职能];
学科分类号
:
040101 ;
120403 ;
摘要
:
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工作为代表,既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因对"人性"肆意切割而一直令人不安。文章在持"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发展"态度的基础上,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的基本内核出发,在理解其知识观的基础上,推演得到一个"学科知识、问题解决、学科思维"教育目标描述模型,并简要讨论了它的内涵和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J].
余文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余文森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
(01)
:11
-13
[2]
谈“核心素养”
[J].
李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艺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柏昌
.
教育研究,
2015,
36
(09)
:17
-23+63
[3]
寂寞身后事,蓄势待来年——让·皮亚杰(J.Piaget)逝世30周年祭
[J].
李其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李其维
.
心理科学,
2010,
33
(05)
:1026
-1029
[4]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
[J].
吴红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吴红耘
;
皮连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皮连生
.
课程教材.教法,
2009,
(02)
:92
-96
[5]
论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震
.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08)
:46
-52
[6]
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及其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蒋京川
.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03)
:366
-371
[7]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启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01)
:48
-57
[8]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王策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王策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03)
:5
-23
[9]
皮亚杰与康德主义
[J].
R.基奇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教授
R.基奇纳
;
熊哲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教授
熊哲宏
.
哲学译丛,
1993,
(04)
:26
-33
[10]
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 熊哲宏.华东师范大学. 2002
←
1
2
→
共 16 条
[1]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J].
余文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余文森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
(01)
:11
-13
[2]
谈“核心素养”
[J].
李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艺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柏昌
.
教育研究,
2015,
36
(09)
:17
-23+63
[3]
寂寞身后事,蓄势待来年——让·皮亚杰(J.Piaget)逝世30周年祭
[J].
李其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李其维
.
心理科学,
2010,
33
(05)
:1026
-1029
[4]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
[J].
吴红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吴红耘
;
皮连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皮连生
.
课程教材.教法,
2009,
(02)
:92
-96
[5]
论梅洛-庞蒂的身体思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震
.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08)
:46
-52
[6]
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及其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蒋京川
.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03)
:366
-371
[7]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启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01)
:48
-57
[8]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王策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王策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03)
:5
-23
[9]
皮亚杰与康德主义
[J].
R.基奇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教授
R.基奇纳
;
熊哲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教授
熊哲宏
.
哲学译丛,
1993,
(04)
:26
-33
[10]
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 熊哲宏.华东师范大学. 200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