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质通证的法律性质与风险治理

被引:82
作者
苏宇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同质通证; 风险治理; 数字代币; 区块链; 加密数字凭证; 元宇宙;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22.02.001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非同质通证是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重要创新,技术上主要包括染色方案和“以太坊征求意见提案”标准方案,业务场景丰富。将非同质通证作为物、货币、证券或合同标的处理均存在难以解决的法理难题,应将其视为加密数字凭证。非同质通证可能引发技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风险,在治理上面临较大挑战。基于加密数字凭证的定性,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层和应用层可以被有效区分,进而为明确非同质通证的合法性边界、确定监管主体与职权职责结构、完善治理框架与主要法律机制并建立必要的技术标准体系等主要风险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主流区块链共识算法对比研究 [J].
邓小鸿 ;
王智强 ;
李娟 ;
王俊彬 ;
黎康婷 .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2, 39 (01) :1-8
[2]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应用研究综述 [J].
林诗意 ;
张磊 ;
刘德胜 .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1, 38 (09) :2570-2581
[3]   数字代币监管的模式、架构与机制 [J].
苏宇 .
东方法学, 2021, (03) :77-94
[4]   智能数字化下机器生成数据权益的法律属性 [J].
李晓宇 .
北方法学, 2021, 15 (02) :44-53
[5]   非同质化代币的应用原理及身份识别场景解析 [J].
高泽龙 ;
王伟男 ;
潘炜 ;
吴兵华 ;
张元林 .
网络空间安全, 2021, 12(Z1) (Z1) :63-66
[6]   风险预防原则的结构化阐释 [J].
苏宇 .
法学研究, 2021, 43 (01) :35-53
[7]   数字时代财产犯罪中财物的扩张解释:以数据服务为例 [J].
高艳东 ;
李诗涵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 60 (05) :103-115+237
[8]   区块链技术的算法规制 [J].
赵磊 .
现代法学, 2020, 42 (02) :108-120
[10]   论智能合约的私法构造 [J].
吴烨 .
法学家, 2020, (02) :1-1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