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

被引:537
作者
苏小兵 [1 ]
管珏琪 [2 ]
钱冬明 [1 ]
祝智庭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关键词
微课; 微课程; 微视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该文从课和课程概念的文献研究入手,对微课、微"课"和微课程的概念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属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范畴。微课与"微目标、微教案、微讲义、微练习"等课程要素共同构成微"课程",与"观看微课、在线讨论、做练习"等学习活动构成微"课",前者属于课程论的范畴,后者则属于教学论的范畴,两者具有本质区别。同时,从微课的"教育资源"属性出发,提出了微课的"目标、内容、教的活动、交互、多媒体"等五大构成要素,并结合当前微课教学实践应用的情况,归纳了微课支持翻转课堂教学、课内差异化教学和课外辅导答疑等三种教学应用模式,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微课的概念和教学应用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 [J].
刘名卓 ;
祝智庭 .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2) :127-131
[2]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J].
胡铁生 ;
黄明燕 ;
李民 .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04) :36-42
[3]   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 [J].
胡铁生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15-18
[4]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 [J].
焦建利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13-14
[5]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J].
黎加厚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10-12
[6]   课程概念界定的五种视角评析 [J].
但武刚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 (04) :27-32
[7]   筏喻的课程观:课程概念的演变与趋向 [J].
王建军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27 (01) :33-42+50
[8]   教学活动理论的系统考察与方法论反思 [J].
李松林 ;
李文林 .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 (01) :10-15
[9]   课程资源:界定 特点 状态 类型 [J].
黄晓玲 .
中国教育学刊, 2004, (04)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