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段归因论——关于事实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

被引:9
作者
陈伟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条件说; 合法则性条件说; 相当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21.09.008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在归因和归责双阶层因果关系判断体系中,存在事实因果关系是进一步判断法律因果关系的前提。当前学界研究的重心是归责层面的相当因果关系论和客观归责论,对归因的研究相对薄弱,削弱了事实因果关系判断本身的重要性。条件说是判断事实因果关系的通说,合法则性条件说则成为有力学说。根据到达的因果关系和致害的因果关系二阶段归因论,条件说适用于对到达的因果关系的判断,合法则性条件说适用于对致害的因果关系的判断。运用二阶段归因论对传统的事实因果关系理论进行合理重构,不但可以解释既有理论无法妥当解释的疑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问题,而且可以厘清基本理论层面上的逻辑含混之处,构建更接近事实本身的精细化归因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类型化视角下的举证责任 [J].
陈伟 .
法学研究, 2017, 39 (05) :133-150
[2]   合法则性条件说的厘清与质疑 [J].
邹兵建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3) :54-71
[3]   条件说的厘清与辩驳 [J].
邹兵建 .
法学家, 2017, (01) :77-91+177
[4]   汉语反事实表达及其思维特点 [J].
袁毓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8) :126-144+207
[5]   事实因果与刑法中的结果归责 [J].
劳东燕 .
中国法学, 2015, (02) :131-159
[6]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J].
车浩 .
法学研究, 2009, 31 (05) :145-163
[7]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展开 [J].
叶金强 .
中国法学, 2008, (01) :34-51
[8]  
规范刑法学.[M].陈兴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978-7-300-24979-7
[9]  
刑法总论讲义.[M].前田雅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0]  
德国刑法教科书.[M].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