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被引:84
作者
车浩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假定因果关系;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义务替代行为; 罪疑唯轻; 客观归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假定因果关系与结果避免可能性是客观归责领域里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前者不影响归责;后者是否影响归责,要根据"合义务替代行为"的思考方法来确定。只有在遵守义务能避免结果时,才能归责给违反义务的行为人;当遵守义务也不能避免结果时,义务违反与结果之间欠缺内在关联,应排除归责;当结果避免的可能性不确定时,应根据罪疑唯轻原则对行为人做有利认定,视为义务违反关联性欠缺,从而排除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不是条件说或相当因果关系说能够代替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6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风险社会的价值选择与客观归责论 [J].
许发民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8, (05) :1-8
[2]   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 [J].
于改之 ;
吴玉萍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3) :57-68
[3]   解读客观归责理论 [J].
倪培兴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 (01) :10-19
[4]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6, (02) :70-86
[5]   论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关系 [J].
陈兴良 .
法学, 2005, (04) :3-7
[6]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 [J].
周光权 .
政法论坛, 2003, (06) :47-54
[7]  
客观归责理论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许永安, 2008
[8]  
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光权, 2007
[9]  
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吴玉梅, 2007
[10]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