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因果与刑法中的结果归责

被引:75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因果关系; 结果归责; 客观归责; 风险升高; 疫学因果;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5.02.008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刑法的结果归责中,"归因—归责"二分说框架对归因的简单定位,扭曲了归因与归责之间的关系。由归因层面存在论基础的差异入手,有必要从支配与义务两大维度去把握刑法中的结果归责类型。除主流理论认可的造成型因果、引起型因果与义务型因果的类型外,由疫学因果与风险升高代表的概率提升型因果,应视为新的归责类型。应当引入类型思维,借助支配力、支配可能性与归责的有效性的参数,对结果归责的类型展开考察。区分不同的结果归责类型在规范层面有重要意义,对实务中疑难案件的处理也有助益。事实因果的判断中,有必要引入NESS(即充分原因中的必要要素)标准与概率提升标准,以弥补条件公式之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59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刑法学中危险接受的法理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12, 34 (05) :171-190
[2]   不作为犯论的生成 [J].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2012, 24 (04) :665-682
[3]  
从“戏言逼死人命”案看客观归责的“规范之维”[J]. 熊琦.刑事法判解. 2012(01)
[4]   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 [J].
周光权 .
中外法学, 2012, 24 (02) :225-249
[5]   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 [J].
刘艳红 .
中外法学, 2011, 23 (06) :1216-1236
[6]   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 [J].
劳东燕 .
政法论坛, 2010, 28 (06) :95-107
[7]   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地位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9, 31 (06) :37-51
[8]   刑法因果关系:从哲学回归刑法学——一个学说史的考察 [J].
陈兴良 .
法学, 2009, (07) :22-42
[9]   观察现代性——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新视野 [J].
肖文明 .
社会学研究, 2008, (05) :57-80+243
[10]   刑法中的自我答责 [J].
冯军 .
中国法学, 2006, (03) :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