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培褐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41
|
作者
冯代弟 [1 ,2 ]
王燕 [2 ]
陈剑平 [2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褐化; 切伤; 酶促反应; 信号转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1 [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不利现象,极大地限制了组培技术在多种植物上的应用。近年来,关于切伤对植物生理代谢产生的影响及切伤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植物组培褐化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首先从植物的种类和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综述了植物组培褐化的发生特点;然后,从褐化对植物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组培褐化过程中植物细胞发生的生理代谢变化及基因调控,阐述了植物组培褐化可能的发生机制;最后指出了目前组培褐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进一步了解并研究植物组培褐化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108 / 11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 [1] 荔枝采后果皮褐变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SSH分析
    王家保
    金志强
    李美英
    张新春
    [J]. 园艺学报, 2013, 40 (11) : 2144 - 2152
  • [2] 木本植物组培褐化研究进展
    谢志亮
    吴振旺
    [J].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42 (05) : 42 - 46
  • [3] 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王玲平
    周生茂
    戴丹丽
    曹家树
    [J].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22 (05) : 696 - 701
  • [4] 林荫银莲花组织培养研究
    张忠池
    耿明建
    杨特武
    刘伟
    王俊
    辛龙
    刘保财
    朱端卫
    [J]. 中草药, 2010, 41 (07) : 1168 - 1172
  • [5] 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控制
    张燕
    何晖
    吴国良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0) : 10553 - 10556
  • [6] 佛手组织培养中褐变控制研究[J]. 张桂芳,刘军民,关杰敏,徐鸿华.中药材. 2010(06)
  • [7] 蝴蝶兰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许传俊
    周文灵
    陈冬茵
    赖艳艳
    李玲
    [J]. 园艺学报, 2009, 36 (12) : 1799 - 1804
  • [8]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解决途径
    郭艳
    杨海玲
    [J]. 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 (07) : 14 - 16+31
  • [9] 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
    钟巍然
    柴友荣
    张凯
    陈晓丹
    卢坤
    陶澜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3) : 5285 - 5289
  • [10]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曾镭
    刘燕
    [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4) : 49 - 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