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与应对:网络圈群化的意识形态风险审视

被引:8
作者
阎国华
韩硕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网络圈群; 主流意识形态; 主导意识形态; 风险审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305 ; 030505 ;
摘要
依托新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在追求个性化网络生存的同时,又在不断建构风格与功能各异的网络社群,形成了以个体群体化和群体个性化复杂耦合为典型标志的网络圈群化现象。网络圈群化源于主动构筑和被动构筑的综合作用,正在不断构建公众网络集体生活的新样态、新图景,也在持续为各种社会交往营造新载体、新空间。网络圈群有利于全社会的关系聚合、信息交流和情感传递,给公众带来了高效、便利的交流机制,但其内蕴的封闭性、同质化、排外性等特征也暗含着诱发不良社会舆论乃至意识形态风险的潜在威胁。相关风险主要表现为因圈内意识形态倾向难以准确把控而造成的对外遮蔽风险、因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深度融入壁垒而造成的交互区隔风险、因圈内不良思想动向难以及时化解而造成隐性传播风险和因圈内观点极化进程难以有效避免而造成的同质共振风险等多种样态,亟须通过立足网络圈群生成与演化规律推进科学引导,统筹法律、制度和道德等维度综合治理作用,协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深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双向赋能等举措加以辩证施策、积极应对。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信任:谱系、困境与建构 [J].
凌鹊 ;
赵森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6 (05) :167-175
[2]   网络圈群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境遇与促进策略 [J].
阎国华 ;
韩硕 .
探索, 2022, (04) :171-184
[3]   复杂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 [J].
孙其昂 ;
夏方坤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24 (02) :15-21+109
[4]   新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现代化的哲学方法论 [J].
许川川 ;
王永贵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 (03) :23-32
[5]   “过滤气泡”现象影响青年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与应对策略 [J].
阎国华 ;
韩硕 .
思想教育研究, 2021, (04) :84-88
[6]   “圈层化”下的青年网络爱国主义 [J].
王嘉 ;
吕君怡 .
探索与争鸣, 2021, (03) :115-123+179
[7]   自媒体时代圈群文化新特征 [J].
匡文波 .
人民论坛, 2020, (Z2) :151-153
[9]   个体化存在与圈群化生活: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与圈群现象研究 [J].
王阳 ;
张攀 .
中国青年研究, 2018, (02) :83-88
[10]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习近平.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