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世”到“人机世”:后人类时代教育变革路径探析

被引:6
作者
苏慧丽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人类世”; “人机世”; 后人类; 教育变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伴随着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人与技术的互构性不断增强,后人类时代从“人类世”过渡到“人机世”的特征与影响开始逐渐凸显。后人类理论强调打破“人文主义”对规范的大写的“人”的限定,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境况的转变对教育提出了激进的挑战。在后人类时代下,教育主体形态将趋向于人的“机器化”与机器的“人化”,知识生产方式可能造成路途与景深的消解,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的替代可能导致人类创造力的萎缩。为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教育应重新审视并建构后人类时代的人机关系,以创变性作为人机相区别的奇点指向人类智慧培养,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人机交互教育网络,基于“善恶对价法则”划定教育技术伦理红线,坚守“人是目的”这一原则推动教育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一条马克思的路径 [J].
陈高华 ;
赵文钰 .
江汉论坛, 2022, (04) :59-65
[2]   从“经济人”走向“教育人”——论“教育人”的实践逻辑 [J].
张敬威 ;
于伟 .
教育与经济, 2021, 37 (03) :70-79
[3]   走出人类世:人文主义的终结和后人类的降临 [J].
蓝江 .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1, 42 (01) :35-43+2
[4]   从“代理”到“替代”的技术与正在“过时”的人类? [J].
李河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10) :116-140+207
[5]   “人”与“非人”——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考察 [J].
张务农 ;
贾保先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1) :122-128
[6]   论教育与机器的关系 [J].
刘复兴 .
教育研究, 2019, 40 (11) :28-38
[7]   后人类状况与中国教育实践:教育终结抑或终身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哲学思考 [J].
吴冠军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 (01) :1-15+164
[8]   “后人类”视阈下的网络化学习 [J].
左璜 ;
苏宝华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 (02) :19-27
[9]  
The Anthropocene: Are Humans Now Overwhelming the Great Forces of Nature[J] Will Steffen;Paul J. Crutzen;John R. McNeill AMBIO: 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2007,
[10]  
RhizomANTically Becoming‐Cyborg: Performing posthuman pedagogies[J] Noel Gough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