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一条马克思的路径

被引:8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的未来; 马克思; 资本逻辑; 历史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B038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10101 ;
摘要
马克思哲学以其历史观的深刻性介入了“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这一主题,并且指向了四个基本命题,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异化劳动向自由自觉劳动转变、有助于社会关系朝着真正的人际关系发展、有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以及有助于按需分配原则的确立。而“非马克思路径”的一些观点对这些命题的挑战,实质上只是在未能触及资本逻辑扬弃的情况下对马克思异化批判的重复或延续,因而也就看不到人工智能变革生产关系的潜能。因此,生产关系变革应当自觉成为思考“马克思路径”的核心观点,而依赖于人工智能算法革命安排社会经济运行的控制论思路则是“伪马克思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路径”就意味着历史地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乐观与悲观的二分,自觉将历史观的讨论作为“技术与社会”问题讨论的前提,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的政治行动的维度,展开争取技术共享的现实斗争。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人工智能所致的交往异化探究 [J].
程宏燕 ;
郭夏青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 36 (09) :70-74
[2]   智能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 [J].
孙伟平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2 (04) :14-16
[3]  
社会5.0.[M].日本日立东大实验室.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4]  
智能与智慧.[M].宋冰.中信出版社.2019,
[5]  
人类2.0.[M].皮埃罗·斯加鲁菲;牛金霞;闫景立.中信出版社.2017,
[6]  
面向思的事情.[M].(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M.) ; 著.商务印书馆.2013,
[7]  
来日方长.[M].阿尔都塞.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8]  
大数据时代.[M].迈耶-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9]  
路标.[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
[10]  
辩证理性批判.[M].[法]让-保罗·萨特(Jean-Pall Sartre) 著;林骧华等 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