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治化保障

被引:170
作者
宋保振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字弱势群体; 新兴权利; 智慧社会; 数字人权;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20.06.004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数字弱势群体"指基于主体的经济状况、学习能力等差异,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变革等原因,在获取、理解和运用相应信息并享有数字红利时处于劣势的社会群体。"数字弱势群体"包括"显性数字弱势群体"和"隐形数字弱势群体"两种类型,是传统弱势群体在信息时代的特殊展现。不同于其他日常性不平等现象,"数字弱势群体"之损益并非仅指科技进步的负效应,其要件已构成信息社会的新型侵权。作为一种新兴权利,"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塑造遵循新兴权利生成的基本逻辑,且具有坚实的利益基础、伦理基础和法益基础。现实生活中,"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以"权利束"形式呈现,主要包括隐私权、知情权、个人信息权和数据权以及其他社会发展权利。为实现对"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法治化保障需要做到:基于技术赋权理论确立"数字人权"保障理念;结合新兴权利生成"三阶段",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进行法律解释及诉诸规范立法完善保障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2]   数据治理法律路径的反思与转进 [J].
金耀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 38 (02) :79-89
[3]   司法科技的协调与整合 [J].
郑戈 .
法律适用, 2020, (01) :3-11
[5]   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第四代人权”及其保障 [J].
马长山 .
中国法学, 2019, (05) :5-24
[6]   智慧社会中的“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J].
高一飞 .
江海学刊, 2019, (05) :163-169
[8]   新兴(新型)权利的证成标准 [J].
雷磊 .
法学论坛, 2019, 34 (03) :20-29
[9]   新时代的人权法理 [J].
张文显 .
人权, 2019, (03) :12-27
[10]   发展权的国内法属性及制度保障选择 [J].
姜涛 .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 3 (02) :8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