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第四代人权”及其保障

被引:453
作者
马长山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智慧社会; 数字人权; 第四代人权; 法治保障;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5.001
中图分类号
D815.7 [人权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深入发展,人权形态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重塑,从而打破了既有的"三代"人权发展格局,开启了以"数字人权"为代表的"第四代人权"。它在发展动因上,源于信息革命;在内涵逻辑上,发生了根本转向;在价值内核上,实现了品质升级;在关系构架上,呈现关联义务的社会延展。这就需要确立全新的"数字人权"观,构建相应的人权保护机制,塑造尊重人权价值的"道德基础设施",从而为"数字人权"提供有效的法治化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新时代的人权法理 [J].
张文显 .
人权, 2019, (03) :12-27
[2]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3]   智慧社会倒逼国家治理智慧化 [J].
汪玉凯 .
中国信息界, 2018, (01) :34-36
[4]   大数据下的人权保护 [J].
胡文娟 .
WTO经济导刊, 2018, (02) :50-51
[5]   信息自决权在我国的保护现状及其立法趋势前瞻 [J].
赵宏 .
中国法律评论, 2017, (01) :147-161
[7]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 [J].
贝克 ;
邓正来 ;
沈国麟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208-231+246
[8]   和谐权:第四代人权 [J].
徐显明 .
人权, 2006, (02) :30-32
[9]  
大数据时代下,如何保护隐私权[N]. 刘新年,王晓民,任博.检察日报. 2013 (005)
[10]  
电子信息安全关乎人格尊严[N]. 王利明.光明日报. 2012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