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学习范式转型:建立主体责任

被引:13
作者
沈书生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学习数字化转型; 学习空间; 学习范式; 主体责任; 学习决策; 结果商数; 身生心特质;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3.11.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对于学习目标及其价值理解的一致性,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基础。学习个体的个人特质与认知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容易导致理解的不一致性,并通过学习的结果商数体现出来。从学习的视角理解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构建有利于促进个体发挥主体性的学习生态,建立具有相同学习价值追求的共同体,以高品质发展作为共同理想,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推动个体形成主体责任。学习空间设计需要尊重学习个体的身体、生理与心理等特质,具备调整功能,让学习个体能够具身参与学习、具生参与学习、具心参与学习,推动学习从形式向范式转型。范式的形成是因为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并且范式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实践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范式就可能会转型。学习范式的转型依赖于研究与实践领域形成关于学习的共同认识,并有助于促进认识的发生,但外部支持条件的变化才可以让转型的理念转化为实践。重构的新型学习范式,应当能够唤醒学习个体的主体意识,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决策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35 +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从教学结构到学习结构:智慧学习设计方法取向 [J].
沈书生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8) :99-104
[12]   “我有一个身体”与“我是身体”——中西身体观之比较 [J].
张再林 .
哲学研究, 2015, (06) :120-126
[13]   自我损耗:理论、影响因素及研究走向 [J].
谭树华 ;
许燕 ;
王芳 ;
宋婧 .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05) :715-725
[14]   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 [J].
叶浩生 .
心理科学, 2011, 34 (04) :999-1005
[15]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J].
林崇德 ;
李庆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48-56
[16]   范式与教育变迁研究 [J].
钱民辉 .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7, (02) :8-13
[17]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J].
李国秀 .
哲学研究, 1984, (12) :68-74
[18]  
(美)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  
(瑞士) 皮亚杰, 著.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