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财产性利益之否定——兼与黎宏教授商榷

被引:33
作者
姚万勤 [1 ]
陈鹤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2]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盗窃; 财产性利益; 无钱食宿; 盗窃欠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对"财产"进行扩张解释,可以肯定包含"财产性利益",并且有必要将财产性利益作为某些财产犯罪的对象。但我国与日本等国在立法中明确区分财物罪与利益罪的立法体例并不相同,因而全盘肯定盗窃财产性利益的观点,确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嫌疑,不是解释论的理想选择,在司法适用中应采取克制态度。立足于我国刑法语境,首先应明确财产性利益存在的范围,从规范论的角度对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进行必要梳理,可以得出否定论的观点具有合理性。在我国现有罪名体系下,具体分析司法实践中发生的无钱食宿、盗窃欠条等案件,同样可以准确定性、科学量刑。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J].
黎宏 .
清华法学, 2013, 7 (06) :122-137
[2]   财产性利益与罪刑法定问题 [J].
陈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21 (05) :44-53+61
[3]   事后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J].
张明楷 .
法学家, 2013, (05) :111-130+178
[4]   转化型抢劫罪新探 [J].
郑泽善 .
当代法学, 2013, 27 (02) :33-40
[5]   欠条的刑法评价 [J].
张红昌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1 (01) :77-83
[6]   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行为的定性分析 [J].
姚万勤 .
政治与法律, 2013, (02) :43-52
[7]   认定诈骗罪无需“处分意识”——以利用新型支付方式实施的诈骗案为例 [J].
秦新承 .
法学, 2012, (03) :155-160
[9]   财产性利益抢劫罪对象化研究 [J].
张爱晓 ;
黄福涛 .
理论界, 2010, (04)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