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被引:20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事后抢劫罪; 前提犯罪; 客观行为; 主观目的;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3.05.010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客观上可能盗窃、诈骗、抢夺数额较大的财物,主观上具有盗窃、诈骗、抢夺数额较大财物故意的行为,符合"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条件;"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应当限定为犯第264条的盗窃罪、第266条的诈骗罪、第267条的抢夺罪,但只要可以评价为盗窃、诈骗、抢夺罪的行为,都可能再成立事后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事后抢劫罪承担刑事责任。"当场"是综合表示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先前的盗窃等罪属于连续犯的情形,仅在最后一次行为时"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只能将最后一次行为认定为事后抢劫罪,不得整体评价为一个事后抢劫罪;前行为是诈骗罪时,欺骗行为的当场与取得财物的当场,均属于"当场";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不以具有伤害性质、伤害故意为必要,但需要达到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没有特别限制。不应将事后抢劫罪的主观目的限定为"非法占有目的";"窝藏赃物"中的"赃物"与先前所取得的"赃物"必须具有同一性;犯盗窃等罪后,为了灭口而当场杀人的,成立事后抢劫罪。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30+178 +178-179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转化型抢劫罪新探 [J].
郑泽善 .
当代法学, 2013, 27 (02) :33-40
[2]   盗窃罪的新课题 [J].
张明楷 .
政治与法律, 2011, (08) :2-13
[3]   入户盗窃后持刀逃窜是否直接转化为事后抢劫 [J].
林宝辉 .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1, (04) :53-54
[4]   运赃途中抗拒抓捕不构成转化型抢劫 [J].
马燕燕 .
人民司法, 2010, (06) :13-14
[5]   论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以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为视角 [J].
李希慧 ;
徐光华 .
法学杂志, 2009, 30 (06) :75-78
[6]  
转化型抢劫罪前提条件范围的实质解释[J]. 刘艳红.刑法论丛. 2008(01)
[7]   合同诈骗能否成为转化型抢劫罪的实例分析——兼论类行为的犯罪转化问题 [J].
杨兴培 .
政治与法律, 2008, (03) :36-41
[8]   转化型抢劫罪成立的条件 [J].
章惠萍 .
现代法学, 2004, (01) :81-86
[9]   准抢劫罪适用加重情节若干问题研讨 [J].
韩伟 ;
刘树德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 (02) :102-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