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诈骗罪无需“处分意识”——以利用新型支付方式实施的诈骗案为例

被引:32
作者
秦新承 [1 ,2 ]
机构
[1]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2]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诈骗犯罪; 处分意识; 支付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有学者认为,被害人对财产具有处分意识是认定诈骗罪的必要条件。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存在天然缺陷,并被利用信用卡支付方式实施的机票款诈骗案直接推翻。此类案件中,被害人尽管因受骗将财物"拱手送人",但行为当时却对这一后果完全没有认识。由此看来,认定诈骗罪无需被害人具有财产处分意识。同时,必要说的几点主要理由均存在缺陷,学界反驳不必要说的理由也值得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诈骗罪处分意识的构造 [J].
张红昌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29 (03) :37-43
[2]   归纳方法的困境与出路 [J].
周善和 .
新西部(下半月), 2010, (04) :100-102
[3]   论诈骗罪中的交付财产行为 [J].
刘明祥 .
法学评论, 2001, (02) :66-72
[4]   归纳法在军事情报分析中的运用 [J].
翟晓敏 .
情报杂志 , 1999, (02) :58-60
[5]  
日本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
[6]  
韩国侵犯财产罪判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韩)吴昌植编译, 2004
[7]  
刑法概说(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大塚仁著, 2003
[8]  
400电话成诈骗幌子订折扣机票被骗32万 .2 央视网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