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2015年PISA数据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郑琦
杨钋
机构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班级规模; 学生成绩; PISA; 泛精确匹配; 多层线性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学阶段的班级规模整体缩小,部分省市还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试点,但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大陆地区科学测评数据,通过泛精确匹配基础上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了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和家庭特征与学生的班级选择显著相关,优势家庭更排斥"大班",但是"小班"的成绩优势并不明显。初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呈现非线性关系,"大班"的学生显著更低。高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显著正相关,"大班"成绩更好。分样本回归发现,上述关系在城市和乡镇中具有异质性,乡镇的"小班"成绩更差。"小班"优势不明显可能与教师教学行为有关,初步分析表明只有城市中学中的"小班"教师采用了与班级规模相应的教学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27+186 +186-187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信息技术提升了学生素养吗?——基于PISA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陈纯槿 ;
顾小清 .
开放教育研究, 2017, 23 (03) :37-49
[2]   重点高中、学校投入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J市普通高中的一个经验研究 [J].
王骏 ;
彭顺绪 ;
原莹 .
世界经济文汇, 2017, (03) :17-45
[3]   我国小班化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应对 [J].
吴永军 ;
周彦 .
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5) :67-71+99
[4]   入学年龄限制真的造成了“七八月陷阱”吗?——兼评刘德寰、李雪莲《“七八月”的孩子们》 [J].
张春泥 ;
谢宇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1) :54-77+243
[5]   互联网是否扩大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基于PISA上海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陈纯槿 ;
顾小清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 15 (01) :140-153+191
[6]   父母外出务工与寄宿制:哪个对农村学生辍学影响更大?——基于西部三省1881名初中生的实证分析 [J].
史耀波 ;
赵欣欣 .
教育与经济, 2016, (05) :78-83+90
[7]   城乡迁移对农村籍父母教育观念与行为的影响 [J].
杨振宇 ;
张程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 (04) :71-82
[8]   教育中的同伴效应分析——基于上海2012年PISA数据 [J].
袁玉芝 .
上海教育科研, 2016, (03) :30-34+25
[9]   “七八月”的孩子们——小学入学年龄限制与青少年教育获得及发展 [J].
刘德寰 ;
李雪莲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6) :169-192+245
[10]   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PISA 2012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 [J].
胡咏梅 ;
范文凤 ;
丁维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13 (03) :29-4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