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共情能力特点、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探究

被引:8
|
作者
刘欣怡
崔丽娟
机构
[1] 不详
[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共情;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生态系统观;
D O I
10.19563/j.cnki.sdjk.2020.03.008
中图分类号
B848.2 [能力与才能(技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共情作为重要的心理因素,在促进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及反社会预防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已有文献及实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共情能力结构及发展趋势上均存在着差异。首先,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在共情能力结构上差异较小,但情感淡漠可能是留守儿童共情能力结构中的特殊成分;其次,在共情能力发展趋势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共情的发展上可能不会出现较大差异,但在情绪共情方面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发展滞后的现象;最后,在留守儿童共情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人际层面、群际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三个不同层次的因素都会对留守儿童共情能力的发展起着既独立又融合的影响作用。因此,基于留守儿童共情能力结构、发展及影响因素特点,对于留守儿童共情能力的干预可以从人际层面、群际层面、社会层面三个方面出发,形成切实有效的帮助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