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宪法的新发展及其规范阐释

被引:159
作者
张翔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宪法; 部门法的宪法化; 国家目标; 环境权; 法律保留;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8.03.007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通过2018年的宪法修改,我国环境宪法的规范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生态文明"等内容的入宪,体现了"部门法的宪法化",也回应了环境法的价值诉求。我国环境宪法采用了"国家目标"而非"环境权"的规定方式,但却通过对国家权力课予不同层次的义务,满足了"环境权入宪"的功能期待。我国宪法既有的环境保护的国家目标条款体系,经由宪法序言第7自然段增加的"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谐美丽"等价值宣示,得到了原则性强化。对环境保护目标的落实,也应与序言"国家根本任务"中的其他国家目标相协调。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务院职权,表明生态环保并非严格法律保留事项,但实践仍需要妥当处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职责分配。对宪法修改后形成的"环境宪法"的诸规范,必须在宪法与部门法"交互影响"的原理下作出体系融贯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193 +193-1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环境权入宪的理路与设想 [J].
吕忠梅 .
法学杂志, 2018, 39 (01) :23-40
[2]   环境权的规范效力:可诉性和具体化 [J].
胡静 .
中国法学, 2017, (05) :152-172
[3]   环境权入宪的比较研究 [J].
吴卫星 .
法商研究, 2017, 34 (04) :173-181
[4]   宪法环境条款的规范构造与实施路径 [J].
张震 .
当代法学, 2017, 31 (03) :31-41
[5]   环境公平和环境权 [J].
曹明德 .
湖南社会科学, 2017, (01) :54-60
[6]   “近亲属证人免于强制出庭”之合宪性限缩 [J].
张翔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 19 (01) :56-69
[7]   环境权的请求权功能:从理论到实践 [J].
张震 .
当代法学, 2015, 29 (04) :22-31
[8]   论宪法规范与刑法规范之诠释循环——以入户抢劫与住宅自由概念为例 [J].
杜强强 .
法学家, 2015, (02) :15-27+176
[9]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 [J].
陈海嵩 .
法学研究, 2014, 36 (03) :62-81
[10]   宪法教义学初阶 [J].
张翔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16-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