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248
|
作者
俞小鼎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临近预报; 大陆强对流降水型; 热带海洋降水型; 后向传播; 中气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6 [降水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短时强降水主观临近预报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1)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 rain)是指1 h雨量在20 mm或3 h雨量在50 mm以上的降水事件。短时强降水事件的识别主要由雨强和降水持续时间两个要素确定。(2)雨强临近估计的主要根据是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强之间的经验关系,即Z-R关系。对流性雨强的估计,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将对流性降水分为大陆强对流型和热带海洋型两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Z-R关系。雨强估计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不适当的Z-R关系、地形对雷达波束阻挡、冰雹"污染"、强降水和冰雹对雷达波束的衰减、硬件定标偏差、被大雨淋湿的天线罩导致的衰减等。(3)判断是否出现强降水的另一要素是降水的持续时间。沿着回波移动方向高降水率的区域尺度越大,降水系统移动越慢,则持续时间越长。对于导致强降水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其雷达回波的移动矢量是平流矢量和传播矢量的合成。如果平均风方向(平流方向)与回波传播方向交角大于90°,称为后向传播,此时回波移速小于平均风速,移动较慢,易导致强降水。在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条件下,含有中气旋或更大尺度涡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会明显增大强降水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樊李苗
    俞小鼎
    [J].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 156 - 165
  • [2]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俞小鼎
    [J]. 气象, 2012, 38 (11) : 1313 - 1329
  • [3]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孙军
    谌芸
    杨舒楠
    代刊
    陈涛
    姚蓉
    徐珺
    [J]. 气象, 2012, 38 (10) : 1267 - 1277
  • [4]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俞小鼎
    周小刚
    王秀明
    [J].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 311 - 337
  • [5] 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配料法
    俞小鼎
    [J]. 气象, 2011, 37 (08) : 913 - 918
  • [6] 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的β中尺度分析
    廖移山
    李俊
    王晓芳
    崔春光
    李武阶
    [J]. 气象学报, 2010, 68 (06) : 944 - 956
  • [7] Dynamics of Tornadic Thunderstorms[J] . J B Klemp.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