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260
|
作者
樊李苗 [1 ]
俞小鼎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环境参数; T-logp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2005-2009年2 0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雨量资料和2002-2011年部分探空站探空资料,研究了中国短时强降水、强冰雹、雷暴大风以及混合型强对流天气的环境参数特征,通过环境参数特征的对比分析,将上述四种强对流天气加以区分,并对所选取的探空数据和环境参数进行了分类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T-logp图温湿曲线形态、500~700hPa和850~500hPa温差、0℃、-20℃层和平衡层高度、地面和1.5km高度的露点温度、1.5km高度温度露点差、对流有效位能和0~6km垂直风切变等区分上述四种类型强对流天气的环境背景;(2)纯粹短时强降水天气(包括I、II型)与强冰雹天气、雷暴大风天气环境参数的区别比较显著,前者与后两者相比主要表现在较小的700~500hPa和850~500hPa温差,弱的垂直风切变,较高的0℃层、-20℃层和平衡层高度,较大的地面和地面以上1.5km处的露点温度,其中短时强降水I型(占了纯粹短时强降水的大多数)以其整层较高的相对湿度与其他类型强对流的环境背景差异最为明显;(3)混合型强天气与强冰雹天气、雷暴大风天气在T-logp图温湿曲线形态、对流有效位能及0~6km垂直风切变诸方面特征相似,表现为对流层中层存在明显干层、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和0~6km垂直风切变,但在相对较高的平衡层高度、较高地面和地面以上1.5km处露点温度及较小的850~500hPa温差等方面与纯粹短时强降水更为接近。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井喜
    李社宏
    屠妮妮
    曹巧莲
    万红卫
    井宇
    [J]. 高原气象, 2011, 30 (04) : 913 - 928
  • [2] 一次弓状回波、强对流风暴及合并过程研究Ⅱ:双多普勒雷达反演三维风场分析[J]. 王俊,盛日锋,陈西利.高原气象. 2011(04)
  • [3] 一次弓状回波、强对流风暴及合并过程研究Ⅰ:以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为主的综合分析[J]. 王俊,龚佃利,刁秀广,盛日锋,陈西利.高原气象. 2011(04)
  • [4] 利用探空资料判别北京地区夏季强对流的天气类别
    雷蕾
    孙继松
    魏东
    [J]. 气象, 2011, 37 (02) : 136 - 141
  • [5] 长江下游梅雨期低涡统计分析
    杨引明
    谷文龙
    赵锐磊
    刘洁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1) : 11 - 18
  • [6] 江西省春夏季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
    刘献耀
    许爱华
    刘芳
    [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 32 (04) : 50 - 56
  • [7]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廖晓农
    俞小鼎
    王迎春
    [J].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 1350 - 1362
  • [8]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俞小鼎
    郑媛媛
    廖玉芳
    姚叶青
    方翀
    [J]. 大气科学, 2008, (03) : 508 - 522
  • [9] 强雹暴的雷达三体散射统计与个例分析
    廖玉芳
    俞小鼎
    吴林林
    何彩芬
    尹忠海
    [J]. 高原气象, 2007, (04) : 812 - 820
  • [10] 江西冰雹、大风与短时强降水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对比分析
    应冬梅
    许爱华
    黄祖辉
    [J]. 气象, 2007, (03) : 48 - 5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