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梅雨期低涡统计分析

被引:23
|
作者
杨引明 [1 ]
谷文龙 [2 ]
赵锐磊 [3 ]
刘洁 [1 ]
机构
[1]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2] 民航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
[3] 民航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
关键词
中尺度低涡; 梅雨锋; 暴雨; 合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1998—2005年长江下游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时段发生在长江下游的局地生成中尺度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并对低涡生成大尺度环境场及物理量参数进行合成诊断分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提供实际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主要形成于大别山山脉及山脉两侧的高能高湿的环境条件中,槽前的正涡度平流输送是低涡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一般存在于70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水平尺度普遍在400 km之内,形成后沿东北方向移动,在山东北部沿海入海,或沿东南方向移动在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入海,在陆地上的生命期一般小于48 h,但70%以上的低涡都在长江下游地区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而产生暴雨。暴雨区主要发生在低涡的南侧或东南侧,高低层急流配置、低层水汽输送和地形条件对低涡暴雨的触发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