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长江下游梅雨期低涡统计分析
被引:23
|作者:

杨引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谷文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民航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赵锐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民航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刘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机构:
[1]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2] 民航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
[3] 民航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中尺度低涡;
梅雨锋;
暴雨;
合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1998—2005年长江下游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时段发生在长江下游的局地生成中尺度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并对低涡生成大尺度环境场及物理量参数进行合成诊断分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提供实际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主要形成于大别山山脉及山脉两侧的高能高湿的环境条件中,槽前的正涡度平流输送是低涡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长江下游地区中尺度低涡一般存在于70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水平尺度普遍在400 km之内,形成后沿东北方向移动,在山东北部沿海入海,或沿东南方向移动在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入海,在陆地上的生命期一般小于48 h,但70%以上的低涡都在长江下游地区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而产生暴雨。暴雨区主要发生在低涡的南侧或东南侧,高低层急流配置、低层水汽输送和地形条件对低涡暴雨的触发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MCC和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物理条件差异[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05) : 590 - 600覃丹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江吉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方宗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马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2]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中小尺度涡旋族发生演变分析[J]. 气象学报, 2003, (06) : 661 - 672翟国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王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何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 [3]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03, (04) : 618 - 627高守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赵思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晓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淑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陶诗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4] 一次特大暴雨形成中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03) : 287 - 298姚文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5] 长江中游一次β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J]. 气象学报, 2003, (01) : 66 - 77王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翟国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高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
- [6]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J]. 气象学报, 2002, (01) : 85 - 95徐亚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高 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 [7] 夏季长江中游大暴雨过程中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3) : 317 - 326徐海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周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
- [8] “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 , 2001, (04) : 465 - 478程麟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冯伍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9] 一次强烈发展西南低涡的中尺度结构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03) : 18 - 27陈忠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缪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闵文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10] 梅雨期长江流域两类气旋性扰动和暴雨[J]. 应用气象学报 , 1996, (02) : 138 - 144胡伯威,潘鄂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