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雹暴的雷达三体散射统计与个例分析

被引:66
|
作者
廖玉芳 [1 ]
俞小鼎 [2 ]
吴林林 [3 ]
何彩芬 [4 ]
尹忠海 [5 ]
机构
[1] 湖南省气象局
[2]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3] 安徽省气象台
[4] 宁波市气象局
[5] 湖南省气象台
关键词
S波段天气雷达; 三体散射; 统计与个例研究; 强冰雹预警; 超级单体雹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5 [雷达探测];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我国各地11次强对流事件中23个产生S波段雷达三体散射的雹暴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总计499个三体散射样本资料,综合并详细地讨论了我国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三体散射的统计特征,也讨论了将这一现象应用于强冰雹辅助预警的可能性。同时对目前国内S波段雷达所观测到的最典型的三体散射个例从"三体散射回波"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表明:(1)在最小反射率因子显示阈值为-5 dBz的情况下,产生S波段雷达三体散射的最小反射率因子在60 dBz左右,86%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出现在反射率因子强度≥63 dBz时;(2)TBSS长度与强反射率因子核心区面积大小及反射率因子核最大强度呈密切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反射率因子核心强度越大,高反射率因子的区域越大,TBSS的长度就越长;(3)TBSS出现的最大高度为12.5 km,最低高度是1.1 km;61%的TBSS出现在3~6 km高度之间,TBSS在4~5 km高度出现次数最多,然后向上、向下减少;TBSS长度≥10 km的出现次数同样以4~5 km高度最多,然后向上、向下迅速减少;(4)TBSS主要在雹暴位于雷达的西半边时出现;(5)雹暴云在不同性质的下垫面上空均能产生雷达TBSS;(6)TBSS的持续时间几乎都超过30 min,其中持续时间在30~60 min的情况居多,还有部分TBSS持续时间超过90 min;(7)在出现TBSS时,几乎所有雹暴都降了2 cm以上的强冰雹,同时80%左右的产生2 cm以上直径冰雹的强雹暴都产生了三体散射,因此TBSS可以作为强冰雹的一辅助预警指标,以有效降低强冰雹预警的虚警率;(8)在产生三体散射的23个强雹暴中,有一半以上是超级单体和准超级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雹暴中的中气旋有利于大冰雹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812 / 8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朱敏华
    俞小鼎
    夏峰
    周红根
    王锰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2) : 215 - 223
  • [2]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
    俞小鼎
    王迎春
    陈明轩
    谭晓光
    [J]. 高原气象, 2005, (03) : 456 - 464
  • [3]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廖玉芳
    俞小鼎
    郭庆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6) : 656 - 664
  • [4] 俞小鼎[等]编著.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 [5] [美]廖国男 著,周诗健等 译.大气辐射导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