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被引:202
|作者:
孙军
谌芸
杨舒楠
代刊
陈涛
姚蓉
徐珺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雨强;
降水持续时间;
整层可降水量;
MCSs;
后向传播;
列车效应;
低涡切变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观测分析及思考"对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特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本文进一步从影响降水的因子:降水效率、水汽、上升运动、持续时间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极端性降水的成因,所用资料为业务中常用的模式分析和各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本次过程为典型华北暴雨环流形势,其中高层气流辐散区与低层低涡切变线的耦合是直接诱因;较高的环境相对湿度和湿层较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以及热带降水性质提高了本次过程的降水效率;异常大的水汽含量(可降水量达60~80 mm)及与其相关的物理量异常,可作为判断极端降水的重要因子;环境大气具有中下层条件性不稳定,上层湿中性层结特性,CAPE值中等,同时上层干侵入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低涡切变线及华北地形共同触发了MCS的在暖区生成发展;低涡北跳、MCS后向传播特性使暖区MCS东移速度慢,形成"列车效应",造成降雨持续时间长。本文最后探讨了极端降水的预报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267 / 1277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