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条件和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120
|作者:
方翀
[1
]
毛冬艳
[1
]
张小雯
[1
]
林隐静
[1
]
朱文剑
[1
]
张涛
[1
]
谌芸
[1
]
盛杰
[1
]
蓝渝
[1
]
林易
[2
]
郑永光
[1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贵州省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列车效应;
低质心;
垂直风切变;
基本反射率;
风廓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雷达、风廓线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1°×1°逐6小时),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和对流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本次极端强降雨成因主要包括非常充沛的水汽,一定的对流不稳定性,对流系统持续的"列车效应",以及低质心高效率的降雨对流系统。低层的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相交的地区,是对流单体初生和强烈发展的区域;根据中层风的风向风速及地面辐合线的位置和走向,可以大致判断对流单体的移动方向及是否存在列车效应。基于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表明该次降水过程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流系统强烈发展的前期阶段;第二阶段对流系统发展最为强烈,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强降雨;第三阶段为北京地区对流和降雨显著减弱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278 / 1287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