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一次引发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发展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39
|
作者
孙靖 [1 ]
王建捷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市气象局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组织化发展; 成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8月10日白天到夜间,北京地区发生了全市性强降水,其中10日下午15:00-18:00经过城区的三个β中尺度对流单体不但产生强的降水(局地达到45 mm/h和12 mm/5 min的雨强),还出现了明显的组织化发展的迹象。利用北京地区多种高时空观测数据(包括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重点分析研究了这三个对流单体组织发展的特征和成因。结果显示:(1)10日下午城区的短时暴雨与大范围降水云系前部(北京城区南部到房山东部)近地面层β中尺度切变线的产生直接相关,该切变线触发了对流,使对流单体组织化发展成为准南北向排列的β中尺度线状对流系统影响了城区;(2)降水发生前2小时左右,北京本站边界层环境风风向由西南向偏东的转变以及城区局地对流有效位能的短时快速积累,是城区对流得以发展的关键局地环境因素;(3)10日下午北京西北部山区的层状降水系统的低层(500 m以下)形成的西北冷性水平出流与北京东南部低层东南暖平流在城南一带汇合形成的风切变是导致对流单体移进北京后组织化和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原因。因此,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对于北京大范围降水而言,预报中需特别注意降水云系移动的近前方、边界层环境风风向的变化(即偏东风的出现),因为大范围降水发生后近地面层所形成的水平出流,可能与其前部偏东环境风构成明显风切变而激发对流的产生和组织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由地基微波辐射计测量得到的北京地区水汽特性的初步分析
    刘红燕
    王迎春
    王京丽
    李炬
    曹晓彦
    熊斌
    [J]. 大气科学, 2009, 33 (02) : 388 - 396
  • [2] 北京市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李建
    宇如聪
    王建捷
    [J]. 科学通报, 2008, (07) : 829 - 832
  • [3] 下垫面物理过程在一次北京地区强冰雹天气中的作用
    王华
    孙继松
    [J]. 气象, 2008, (03) : 16 - 21+129
  • [4] 北京地区暖季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
    丁青兰
    王令
    陈明轩
    王迎春
    陶祖钰
    [J]. 气象, 2007, (10) : 37 - 44
  • [5] 近12年北京暖季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
    丁青兰
    王令
    陈明轩
    陶祖钰
    [J]. 暴雨灾害, 2007, (02) : 144 - 148
  • [6] 城市下垫面反照率变化对北京市热岛过程的影响——个例分析
    江晓燕
    张朝林
    高华
    苗世光
    [J]. 气象学报, 2007, (02) : 301 - 307
  • [7]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孙继松
    舒文军
    [J]. 大气科学, 2007, (02) : 311 - 320
  • [8] 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孙继松
    王华
    王令
    梁丰
    康玉霞
    江晓燕
    [J]. 大气科学 , 2006, (02) : 221 - 234
  • [9] 夏季北京地区强地形雨中尺度结构分析
    矫梅燕
    毕宝贵
    [J]. 气象, 2005, (06) : 9 - 14
  • [10] 地形对“00.7”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张朝林
    季崇萍
    Ying-Hwa Kuo
    范水勇
    轩春怡
    陈敏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5) : 572 -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