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典》之人格权请求权体系

被引:34
作者
张红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编; 侵权责任; 人格权请求权; 禁令制度; 预防损害后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编是《民法典》的硬核优势,人格权请求权是人格权编的瞩目亮点。人格权损害后果不可逆转,一旦发生便覆水难收。事后救济手段不能充分有效填补人格权的损害后果,使人格权恢复到最初状态。人格权请求权契合人格权保护需求的特性,具有积极防御权的性质,是预防人格权实际损害后果发生的有效工具。此外,人格权请求权具有体系价值,是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论基础,明确了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在权利保护上的功能差异,使民法典请求权体系内部的逻辑更加清晰。人格权请求权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责任承担方式、人格权禁令制度以及异议、更正、删除权。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人格权禁令程序研究 [J].
吴英姿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1, 39 (02) :133-144
[3]   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诉讼法的协调和对接 [J].
张卫平 .
中外法学, 2020, 32 (04) :933-950
[4]   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 [J].
王利明 .
比较法研究, 2020, (04) :1-13
[5]   当理想照进现实:从立法论迈向解释论 [J].
姚辉 .
清华法学, 2020, 14 (03) :46-62
[6]   民法典之名誉权立法论 [J].
张红 .
东方法学, 2020, (01) :68-82
[7]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分离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19, (01) :224-243
[8]   不表意自由与人格权保护——以赔礼道歉民事责任为中心 [J].
张红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7) :109-127+206
[10]   民法上支配权与请求权的不同逻辑构成——兼论人格权请求权之独立性 [J].
马俊驹 .
法学研究, 2007, (03) :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