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智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14
作者
王成山 [1 ]
王丹 [1 ]
李立浧 [2 ]
贾宏杰 [1 ]
王伟亮 [1 ]
机构
[1] 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智慧能源系统; 关键技术; 发展模式; 发展前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TP393.09 [];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080402 ;
摘要
需求侧智慧能源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实现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就地消纳,提升终端能源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需求侧智慧能源系统的构成特点,列举了与需求侧智慧能源系统能源生产、传输、分配、转换、存储、消费等环节相关的关键设备与技术,分析了需求侧智慧能源系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最后,进一步针对需求侧智慧能源系统的发展前景,分实验示范阶段、应用推广阶段以及普遍应用、完全市场化阶段进行了阐述。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能源互联网风险评估研究综述(二)——信息及市场层面 [J].
江艺宝 ;
宋永华 ;
丁一 ;
郭创新 ;
金文德 ;
徐晨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15) :4023-4034
[2]   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模式及其发展前景 [J].
李立浧 ;
张勇军 ;
陈泽兴 ;
蔡泽祥 ;
韩永霞 ;
杨苹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11) :1-9
[3]   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 [J].
谢国辉 ;
李琼慧 .
中国电力, 2016, 49 (03) :18-23
[4]   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 [J].
余晓丹 ;
徐宪东 ;
陈硕翼 ;
吴建中 ;
贾宏杰 .
电工技术学报, 2016, 31 (01) :1-13
[5]  
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J]. 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王剑辉.电网技术. 2015(11)
[6]   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二) [J].
刘敦楠 ;
曾鸣 ;
黄仁乐 ;
吉立航 ;
陈启鑫 ;
段金辉 ;
李源非 .
电网技术, 2015, 39 (11) :3057-3063
[7]   能源互联网:理念、架构与前沿展望 [J].
孙宏斌 ;
郭庆来 ;
潘昭光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19) :1-8
[8]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J].
田世明 ;
栾文鹏 ;
张东霞 ;
梁才浩 ;
孙耀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482-3494
[9]   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分析及技术挑战 [J].
王成山 ;
王丹 ;
周越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9) :2-9
[10]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J].
贾宏杰 ;
王丹 ;
徐宪东 ;
余晓丹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7) :1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