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模式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88
作者
李立浧
张勇军
陈泽兴
蔡泽祥
韩永霞
杨苹
机构
[1]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 融合; 互联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6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互联网技术与新能源技术将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催生了新一代绿色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文中提出了智能电网与能源网可能发展的3种不同的融合模式:智能电网2.0、互联能源网和互联网+能源网,阐述了不同融合模式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不同融合模式的形成约束条件与应用场景。最后指出,不同的融合模式是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在不同时间阶段或不同地区发展的主要代表性形态,分布格局存在时空差异性,并受到相关支撑技术发展、不同地域环境资源的差异、宏观政策导向等因素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乌克兰停电事件引起的网络攻击与电网信息安全防范思考 [J].
童晓阳 ;
王晓茹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07) :144-148
[2]   电力系统防恶意信息攻击的思考 [J].
倪明 ;
颜诘 ;
柏瑞 ;
汤奕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05) :148-151
[3]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的网络攻击分析 [J].
汤奕 ;
王琦 ;
倪明 ;
梁云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06) :148-151
[4]   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 [J].
余晓丹 ;
徐宪东 ;
陈硕翼 ;
吴建中 ;
贾宏杰 .
电工技术学报, 2016, 31 (01) :1-13
[5]   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化能源集成探讨 [J].
薛飞 ;
李刚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01) :9-16
[6]   Changing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ur: Individuals' Responsibility and Government Role [J].
Mohamad Aldabas ;
Mario Gstrein ;
Stephanie Teufel .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04) :343-348
[7]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展望 [J].
李建林 ;
田立亭 ;
来小康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23) :15-25
[8]   具有电转气功能的多能源系统的市场均衡分析 [J].
王业磊 ;
赵俊华 ;
文福拴 ;
薛禹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21) :1-10+65
[9]   能源互联网:理念、架构与前沿展望 [J].
孙宏斌 ;
郭庆来 ;
潘昭光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19) :1-8
[10]   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与实现架构研究 [J].
杨方 ;
白翠粉 ;
张义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495-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