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理念、架构与前沿展望

被引:381
作者
孙宏斌 [1 ,2 ]
郭庆来 [1 ,2 ]
潘昭光 [1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2]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开放; 类互联网化; 互联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49 [信息产业经济];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080702 ;
摘要
能源互联网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焦点,其概念还处于讨论和不断发展中。文中从能源网和互联网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两者相互借鉴的互助发展历程及形成的不同理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主要理念、主要特征和基本架构,并展望了潜在的前沿问题,以及和智能电网概念的关系。能源互联网是能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能源系统,开放是其最核心的理念,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深度融入是其关键特征。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由"能源系统的类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两层组成。前者指能量系统,是互联网思维对现有能源系统的改造,表现为多能源开放互联、能量自由传输和开放对等接入;后者指信息系统,是信息互联网在能源系统的融入,体现在能源物联、能源管理和能源互联网市场等方面,是能源互联网的"操作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未来的智能电网就是能源互联网 [J].
韩董铎 ;
余贻鑫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4, (22) :44-45
[2]   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综述 [J].
王继业 ;
孟坤 ;
曹军威 ;
程志华 ;
高灵超 ;
林闯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5, (05) :1109-1126
[3]   需求侧互动响应: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一环 [J].
姚建国 .
国家电网, 2014, (09) :50-51
[4]   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 [J].
曹军威 ;
杨明博 ;
张德华 ;
明阳阳 ;
孟坤 ;
陈震 ;
林闯 .
南方电网技术, 2014, 8 (04) :1-10
[5]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J].
董朝阳 ;
赵俊华 ;
文福拴 ;
薛禹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38 (15) :1-11
[6]   基于能源互联网背景的储能二次电池技术发展分析 [J].
郑春满 ;
李宇杰 ;
刘勇 ;
谢凯 ;
盘毅 .
国防科技, 2014, 35 (03) :14-19
[7]   能源互联网在军事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J].
张涛 ;
查亚兵 .
国防科技, 2014, 35 (03) :1-5
[8]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路由器 [J].
曹军威 ;
孟坤 ;
王继业 ;
杨明博 ;
陈震 ;
李文焯 ;
林闯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 (06) :714-727
[9]   能源互联网重要基础支撑:分布式储能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J].
慈松 ;
李宏佳 ;
陈鑫 ;
王强文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 (06) :762-773
[10]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J].
查亚兵 ;
张涛 ;
黄卓 ;
张彦 ;
刘宝龙 ;
黄生俊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 (06) :70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