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明中的应用

被引:44
作者
熊秋红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刑事证明; 司法标准化; 证据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6 ;
摘要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促进了"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领域尤其是刑事证明中得到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明中的引入,以统一证据标准为核心,重点围绕证据标准指引、证据规则指引、单一证据校验、证据链和全案证据审查判断、要素式讯问指引和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展开。该系统具有辅助性、开放性、有限性等特点。统一证据标准使得"证据标准"这一概念具有了理论创新意义,它既区别于证明标准、又与证明标准紧密关联,属于证明标准的下位概念。证据标准化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法定证据主义倾向,实质性地侵蚀了自由心证主义。尽管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具有规范办案行为、保证办案质量、提高诉讼效率等作用,但应注意防范它在道德性、有效性和程序性方面所存在的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2]   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判断中的运用问题探析 [J].
纵博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 37 (01) :61-69
[13]   司法科技梦: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实践与思考 [J].
崔亚东 .
人民法治, 2018, (18) :92-97
[16]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 [J].
季卫东 .
东方法学, 2018, (01) :125-133
[17]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负面清单 [J].
黄京平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85-94
[18]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J].
沈德咏 .
中国法学, 2015, (03) :5-19
[19]   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147-163
[20]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自由及其限制 [J].
施鹏鹏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6) :39-4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