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监护模式的现代转型与民法典的妥当安置

被引:11
作者
冯源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儿童; 家庭监护; 国家监护; 婚姻家庭编民法; 总则;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90603.00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儿童、家庭与国家之间存在三种相对关系,儿童地位经历了客体、准主体与主体的变迁,家庭与国家的关系从紧张到和谐,儿童最终处于家庭之中以及国家之下,形成双重保护的格局。历史上的国家监护脱胎于君权,在家庭职能弱化、失灵的情况下,国家逐渐获得类似自然父母那样的法律地位而保护儿童利益。形式上,国家对儿童的义务是一种非典型义务;实质上,国家监护是一种国家干预,其作为一种调和国家、家庭、儿童之间关系的手段,是转移家庭监护风险的有效选择。民法典的编撰应对儿童监护模式的转型作出回应,用立法强化家庭与国家对儿童监护的协调分工,以"区分主义"的模式,将涉及个人自治、家庭自治的监护内容较多地规定于婚姻家庭编,将儿童监护的国家责任更多地体现在总则编。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福利国家儿童保护与社会政策的经验比较分析及启示 [J].
熊跃根 .
江海学刊, 2014, (03) :96-103
[2]   超越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罗尔斯社会福利思想探析 [J].
高功敬 .
山东社会科学, 2013, (10) :15-24+29
[3]   现代儿童观的建构轨迹:20世纪以来国际公约的视野 [J].
郑素华 .
青年探索, 2011, (06) :80-86
[4]   论民事屈从关系——以菲尔麦命题为中心 [J].
徐国栋 .
中国法学, 2011, (05) :159-175
[5]   西方福利国家三种模式的理论诠释、发展轨迹与经验借鉴 [J].
姜丽美 .
学习与实践, 2010, (07) :104-109
[6]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与法律在社会保障中的影响 [J].
乌尔里希贝克尔 ;
文姚丽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0, (01) :30-34
[7]   中国传统礼法规制下的身体归属及其在近代的法律转向 [J].
方潇 .
环球法律评论, 2009, 31 (06) :25-33
[8]   代际互动与家庭凝聚力——东亚国家和地区比较研究 [J].
杨菊华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3) :26-53+243
[10]   《十二表法》新译本 [J].
徐国栋 ;
阿尔多.贝特鲁奇 ;
纪蔚民 .
河北法学, 2005, (1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