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范式与实证主义范式的差异

被引:16
作者
姜勇 [1 ]
柳佳炜 [1 ]
戴乃恩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德国图宾根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现象学范式; 实证主义范式;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6.006
中图分类号
G40-03 [教育科学研究];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作为一门研究如何"成人"的学科,教育学既是一门社会科学,更是一门精神科学,带有鲜明的人文属性和价值特征,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仅仅依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是无法建立起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和奇妙的宏大运思的学科体系的。相反,教育所具有的"精神性""价值性""审美性""伦理性"和"艺术性"等特质却可以通过现象学研究范式来得到彰显。借助隐喻,从"看"与"思"的理论探微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两种范式的教育研究的本质差异之所在。首先,与实证范式的"看"不同,现象学范式的教育研究的"看"具有"可能性"与"延展性",从而分化出"本质直观"与"客观注视"的区别。其次,通过"思"的"技术取向"与"精神取向"的比较,我们可以厘清现象学范式的教育研究更为关心要走向主体本身,要关心主体发展的"生长性",从而树立起"统摄性"的发展意识。再次,从"本我—我思—我思对象"的三重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现象学范式的教育研究关切主体的"生存之思"和"自由之思",以此增强自身的非反思性的"自身意识",以便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对象化"的思考迷误中抽身出来。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156 +1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乌特勒支学派的产生及基本特点 [J].
刘洁 .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 (09) :79-84+98
[2]   什么是现象学 [J].
张祥龙 .
社会科学战线, 2016, (05) :1-10+292
[3]   空间与视域——从胡塞尔空间现象学的视角看 [J].
单斌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9 (06) :44-49
[6]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实证主义的总体批判 [J].
龚剑飞 .
社会科学研究, 2012, (06) :129-134
[7]   解析胡塞尔的“视域”概念 [J].
安道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27-29
[8]   思入现代性——晚期胡塞尔科学之思解读 [J].
孙亮 .
理论界, 2007, (02) :183-184
[9]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中的我思与纯粹自我 [J].
高维杰 .
求实, 2006, (S1) :124-125
[10]   海德格尔存在之思的伦理境域 [J].
余平 .
哲学研究, 2003, (10)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