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含水率及人工干预对堰塞坝溃决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11
|
作者
刘杰 [1 ,2 ]
颜婷 [2 ,3 ]
周传兴 [1 ]
陈伟 [1 ]
机构
[1] 攀枝花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2]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与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堰塞坝; 初始含水率; 峰值流量; 人工干预; 滞洪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2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索堰塞坝的初始含水率对溃坝过程影响,分别选取了初始含水率为19.59%,8.90%,5.50%,4.20%和2.97%的5组土石坝进行水槽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抛投不同粒径块石的方法探讨了人工干预措施对溃坝过程溃口流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坝体初始含水率为5.50%时,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峰值流量为0.005 5 m3/s,高于高含水率工况(19.59%,8.9%)和低含水率工况(4.2%,2.97%),为最不利初始含水率;坝体初始含水率越高,溃坝过程溃口"陡坎"向上游发展速度越快,溃口收缩最窄处越靠近坝体上游,最终溃口宽度越宽;随着坝体初始含水率降低,溃坝时间相应延长,溃口峰值流量出现时间也相应延后;在最不利坝体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向溃口入口处抛投块石对溃口峰值流量有削减作用,相对无抛投块石工况分别削减5.45%,10.9%和14.55%,并且峰值流量出现时间滞后。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坝体初始含水率对于堰塞坝溃决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抛投块石方法对堰塞坝溃决流量进行控制是有效且明显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堰塞坝溃口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蒋先刚
    崔鹏
    王兆印
    衡武浩
    [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6, 48 (04) : 38 - 44
  • [2] 泥石流阻塞大河机理试验研究
    刘翠容
    赵世刚
    [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5 (01) : 90 - 95
  • [3] 堰塞坝漫顶溃决与演变水槽试验指标初探
    杨阳
    曹叔尤
    [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5, 47 (02) : 1 - 7
  • [4] 堰塞坝漫顶破坏溃口演变机制试验研究
    徐富刚
    杨兴国
    周家文
    [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4 (06) : 79 - 83
  • [5] 高风险等级堰塞湖应急处置洪水重现期标准
    周兴波
    陈祖煜
    李守义
    王琳
    [J]. 水利学报, 2015, 46 (04) : 405 - 413
  • [6] 云南鲁甸“8.03”地震红石岩堰塞湖应急处置的回顾与思考
    黄启平
    周海慧
    易玉平
    [J]. 大坝与安全, 2014, (05) : 1 - 5
  • [7] 不同成因类型堰塞湖的应急处置措施比较
    邓宏艳
    孔纪名
    王成华
    [J]. 山地学报, 2011, (04) : 505 - 510
  • [8] 人工结构体控制堰塞湖溃决洪峰的试验与设计
    陈晓清
    赵万玉
    高全
    贾世涛
    朱兴华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 46 (02) : 228 - 234
  • [9] 堰塞湖溃决人工结构体滞洪效果实验研究
    陈晓清
    赵万玉
    高全
    贾世涛
    朱兴华
    [J]. 山地学报, 2011, 29 (02) : 217 - 225
  • [10] 地震堰塞湖人工排泄断面优化初探
    赵万玉
    陈晓清
    高全
    [J]. 灾害学, 2010, 25 (02) : 26 - 29+86